close
【時報-記者陳淑泰台北報導】台股還有哪些雞蛋水餃股,具有鹹魚翻生的機會?這是目前投資市場上熱門話題。法人整理目前股價仍低於十元、過去四季有獲利,且每股淨值高於票面的個股中,發現上市、櫃一千家公司中還有二十五塊「璞玉」未被發覺,其中協益、偉全、東泥、沈氏四檔個股,股價淨值比甚至不到○.六倍,是向下風險有限、向上希望無窮的潛力型股票。 |
進一步觀察這二十五檔個股的獲利水準,去年每股盈餘超過○.五元的,還有十五檔之多,占總數六成,像偉全、德昌、皇昌這三家公司,去年每股盈餘甚至超過一塊錢,今年首季表現,偉全也達到○‧二四元,皇昌更有○‧三四元,獲利表現相對於股價,都相當搶眼。
證交所統計迄四月底為止,整體上市公司的平均股價淨值比,約一.七六倍,但這二十五檔個股中,少數個股股價淨值比(P/B)可說是低得離譜。除了協益等四檔個股還不到○.六倍之外,像和成、金洲、中釉、如興、捷元、德昌、華經、精業、零壹、冠軍、愛之味等十一檔個股,股價淨值比也低於○.七倍,弘裕、慶豐富、台聚、台聯電、寶碩也不到○.八倍;法人圈表示,這些個股都能維持獲利的成績來看,未來股價應有向淨值看齊的潛力。
分析前述個股,只有七檔是電子股,多半是上櫃的傳產股,能見度偏低、且題材不似科技股來得豐富,較無法獲得投資人青睞,才會落得股價偏低的田地,所以相對而言、這些個股的籌碼周轉率也不佳、流動性低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